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中國制造”仍是發展中大國中國的重要標簽。無論是閑逛紐約的大街,還是走在印度的街頭小鎮,都能看到“中國制造”的影子。但曾幾何時,“美國制造”也曾紅極全球,盡管近年來響徹全球的是“美國消費”。不過,這種情況似乎正在發生改變——最近,不少人提出了“回流”觀點,即在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西方國家正在或將要讓制造業的重心重新從國外轉移到本國。但也有分析人士對此予以駁斥,制造業大規模回流美國基本不可能。
■本期嘉賓:
孫立堅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宋頌興 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
崔新生 中國價值指數首席研究員
話題一
美國制造業真會回流?
●高端制造流向美國本土
●中低端制造業轉戰周邊國家
此前,咨詢公司埃森哲的報告顯示,有約61%的受訪制造業經理人明確表示,“正考慮將制造產能遷回美國,以更好地匹配供應地和需求地。”《財富》中文網也曾報道,“總部位于美國伊利諾伊州的挖掘機和推土機生產商卡特彼勒正在將一些海外的挖掘機產能挪回得克薩斯州。美國家具生產商Sauder也在將產能從一些低工資國家遷回美國。”那么,美國制造業是否已形成“回流潮”趨勢?
孫立堅:確實不能否認美國部分企業有回國發展,但現在就下最終結論為時尚早。一方面,這明顯違背了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原則,即使中國工資再往上漲,印度、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仍相對美國具有比較優勢,美國企業不可能不會意識到這一點。另一方面,做反向假設,沒有了“中國制造”,全球會怎樣?這意味著,上到汽車零部件下到鼠標、衣服,都可能在瞬間出現“真空”。
但不能忽視的一個因素是美國的就業率。目前,美國的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成了美國經濟和政治中最大的短板之一。為此,美國政府一直在想方設法提振就業。而解決就業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客觀上為美國企業的“回流”創造了條件。記得10月美國波士頓咨詢集團的研究也顯示,“隨著‘美國制造’的成本優勢日益顯現,今后5年時間,美國將新增200萬至300萬個工作崗位。”
宋頌興:制造業“回流”已初步具備了條件:首先,站在美國的角度,奧巴馬起初曾全力挽救金融企業,但后來意識到制造業的重要性,對制造業進行了一系列提振,現在這些政策的效用開始慢慢顯現,引起了部分制造業企業的回流。其次,從跨國企業的角度看,他們也需要調整戰略,平衡市場風險,而不能把制造業的重心集中在一個地區。再次,從制造業本身看,它的發展趨向于高新技術和制造業相結合的模式,同時相較于中國,美國在人才、技術等方面都要優于中國。
目前,制造業確實存在回流美國的現象,但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制造業。不過,這種回流并不會成為“大規模現象”。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雖在不斷提高,但相比于美國,價格上還有很大優勢。另外一個趨勢是,屬于中低端的制造企業為了追求更低成本,正在向中國的周邊國家,如越南等地轉移。這也表明,大規模的“回流美國潮”并不是現實。
崔新生:“回流”是美國制造企業的正常調整。原本跨國企業到中國來就是看中“洼地”效應,即哪里成本低,就流向哪里。但目前勞動力價格提升,人民幣也不斷升值,所以,流向發生變動很正常。
具體的方向是,高端制造流向制造業基礎良好的美國本土,低端的制造業則流向成本更低的周邊國家。
話題二
“回流”給中國何種啟示
●學習美企戰略布局
●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提升附加值
盡管是否“回流”還存在爭議,但不能否認,有關美國制造企業回流的觀點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警示了中國相關企業的問題,如原先的“比較優勢”——勞動力成本提升等。今年5月,波士頓咨詢集團發布研究報告顯示,未來5年,中國制造業的工資成本估計將每年上漲17%,美國的漲幅將僅為3%。報告認為,過去20年,中國工廠工人的平均生產率已提高10倍,但仍不及美國同項指標的1/3,從而抵消了中國的低工資優勢。
盡管專家并不認同中國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的觀點,但美國制造企業即使仍將全部精力集中在中國,繼續成為“中國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中國制造業就沒有問題了嗎?
孫立堅:不管是不是真的存在回流,這都是中國企業學習的重要機會。中國制造業要學習美國企業的戰略布局,同時認清時代形勢,跟上全球經濟的發展節奏。更重要的是,中國制造需及時看清自己的問題,不能放步自封,不做及時的應對之策。
宋頌興:“中國制造”正面臨匯率上揚、出口受阻等不利的外部環境和還貸款壓力不斷提升、制造業朝“虛擬”方向賺取快錢的內部壓力。但更重要的問題是,中國制造業仍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犧牲環境為代價進行發展。換個角度說,“中國制造”面臨的最主要問題還是產業結構升級。另外,在完善產業鏈和保持出口市場的穩定方面,也需要著力。
崔新生:“回流”現象對中國最大的啟示是:中國一直以制造業大國自居,但從一開始就理解錯了“制造業”的真正含義。不管是橫向比較德國等制造業強國,還是縱向比較制造業的發展史,制造業一直都是技術領先的高利潤產業。因此,中國的制造業準確來說應該是加工業。而現在,更需借助這個契機,將制造業從加工業變為高附加值的高利潤產業。
話題三
該如何對待制造業
●給中國企業“減壓”
●金融支持向制造業傾斜
●政策鼓勵企業向高端發展
目前的大背景是,在全球產業分工協作中,中國還是僅被定義為“制造者”,不是產品的“設計者”,更不是相關的高端品牌的“擁有者”。那么,除企業自身外,相關部門又該如何促進中國制造業發展?
孫立堅:首先,相關部門需要給中國企業進一步減稅;其次,就要降低制造業“服務環節”的成本壓力,如油價上漲導致的物流成本過高等;再次,在金融支持上,或可盡量地對中國制造企業進行扶持,并徹底改變金融環境,以對制造業資金流向房地產市場、資本市場賺取快錢的現象加以遏制。這樣,才能為中國制造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制造轉型是必須的,但不要超過中國的發展階段進行盲目轉型,最后受傷的還是企業自身。
宋頌興:中國制造業產業升級是必走之路。首先,政府應支持企業通過創新、培養人才等手段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往高端制造業發展。其次,在政策上,需要對高端制造業提供稅收、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向高端發展。
最重要的一點是,相關部門始終要明白,不管發展到哪個階段,制造業都是發展的基礎,不能一味強調服務業和金融業的發展,忽略制造業。這三者相輔相成,尤其是,服務業和金融業不能脫離制造業,要切實為制造業服務,提高產業發展的軟硬環境。
崔新生:中國制造業從一開始就缺乏產業規劃的引導,對產業價值缺乏明確的定位。這是造成目前中小企業困境的根本原因。
雖然現在國家在倡導產業升級,但對如何升級缺乏細節性、系統性的引導。如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這一政策就值得商榷,因為,制造業對港口交通、資源等都有特定要求,西部承接東部轉移,會導致物流等制造成本的增加,這反而違背了發展制造業的初衷。
來源:國際金融報
煤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煤炭網m.jjtyavbh.top "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為"煤炭網m.jjtyavbh.top "獨家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在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煤炭網m.jjtyavbh.top ",違反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盡快來電或來函聯系。
網站技術運營:北京真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喀什中煤遠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喀什煤網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總部地址:北京市豐臺區總部基地航豐路中航榮豐1層
京ICP備18023690號-1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10109號